本报记者 王崟欣
中华秋沙鸭掠过大樟溪。 陈 林摄(印象我国)
陈林在拍照中。 严孙锦摄(印象我国)
迷彩服、迷彩帽,面前放一台迷彩布包裹的长焦镜头……陈林坐在三脚架前,手拿对讲机,目不斜视。彼岸,七八只中华秋沙鸭正在水中嬉戏。
遽然,它们颤动翅膀,作起飞状。陈林敏捷摇摆镜头,将脸贴上取景框。远处,中华秋沙鸭飞过水面,陈林的相机镜头也随之划出一道弧线。
“美丽!”调出回放,陈林用力拍了下大腿,惊叹道。
作为一名野生动物拍照师和我国野生动物维护协会资深会员,陈林自诩的“任务”,便是蹲守在这绿水青山间,用镜头记载这群“精灵”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拍照场景,几乎是他的日常。
因对拍照与天然的爱好,早年间,陈林便背着设备行走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河口,记载闽江河口湿地的鸟类,一拍便是17年。
在福州市永泰县大樟溪的一次蹲守中,陈林发现了全世界仅存3000多只的国家一级野生维护动物中华秋沙鸭。惊喜之余,他决议扎根于此。每年中华秋沙鸭来越冬的100多天,陈林就像这样守在镜头前,每天准时签到,吃、住在这儿。
“就像对自己的孩子相同,每天守着它们,清点数量。”陈林说,“今日来了几只?是多了仍是少了?”
记载在镜头里的场景往往只要几秒,镜头背面的等候却很绵长。可陈林并不孤单。多年的坚持,让他结下了一群“摄友”。在我国野生动物维护协会和各级拍照协会的支持下,陈林在永泰县嵩口镇大喜村陈坑天然村架起了一个天然的拍照基地。陈林还与当地政府协作,组织展开“百日护飞中华秋沙鸭”活动。
每年护飞活动期间,各地的拍照爱好者来到这儿,在不影响鸟儿活动的情况下,完结拍照和记载。充沛把握中华秋沙鸭习性后,陈林组织人员蹲守在山头不同点位,经过对讲机传递鸟儿的意向。
“预备!”一个点位发来信号。陈林拿起对讲机,敏捷组织拍照。一台台相机里,中华秋沙鸭的茸毛在溪流的映照下闪着柔软的光。“太治好了,美!”每逢此刻,陈林和在场的一切摄友相同,觉得再长的等候都值得。
跟着生态的改进和当地人护鸟认识的提高,在陈林等人的记载中,每年来这儿越冬的中华秋沙鸭数量也在添加。从刚开始的几只,到十几只、二十几只。
陈林的手机相册里,记载着不同姿势的中华秋沙鸭,跃入水中的、翩然起舞的、昂首捕食的……“咱们的愿望很简单,便是期望经过咱们的印象,让更多人欣赏到中华秋沙鸭的美。期望越来越多的人参加爱鸟护鸟的部队,让中华秋沙鸭数量越来越多,生态越来越美。”陈林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