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 宇
修改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尽管全球手机商场仍处于凛冬时节,但并未能阻挠智能手机厂商密布布局海外商场的热心。
在9月1日举行的2023柏林世界电子消费品博览会上,荣耀CEO赵明表明,此次参展柏林世界电子消费品博览会,首要向外界传递两个信息,一是荣耀把折叠屏作为中心战略之一起乐意持续投入,希望能引领折叠屏手机的开展,二是荣耀把欧洲作为除我国外的第二大战略商场,对欧洲商场抱有长时刻的战略耐性。
其间,针对欧洲商场的布局,赵明解说:“欧洲商场下一年的添加速度会在150%以上,在欧洲商场便是打造高端品牌,用最强的旗舰产品参加竞赛。荣耀在欧洲的ASP(均匀价格)是海外其他区域的一倍以上,我国商场之外,未来欧洲是荣耀的第二商场。”
图源:荣耀官网
此前榜首季度,荣耀在海外商场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其海外商场出货量同比暴升近4倍,并且在多个细分商场一起开花,比方欧洲商场出货量添加400%,中东和非洲商场出货量添加500%,拉美商场出货量添加700%。
不仅仅荣耀,华为也正在企图重回世界舞台。2023年5月,华为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了产品发布会,推出了P60系列手机、Mate X3折叠屏手机等产品,是华为时隔近四年之后,首度在海外举行产品发布会。随后,华为又在中东非洲、亚太、拉美等区域均举行了产品发布会,敞开了重返海外商场之路。
日前,华为凭仗未发先售的Mate 60系列成功引发了一轮抢购热潮。天风世界分析师郭明錤达观猜测,Mate 60 Pro出售12个月后的累积出货量至少将到达1200万部。作为比照,Mate 40 Pro和Mate 50 Pro出售12个月后的累积出货量别离为600万部和250万部。
多位挨近华为的人士对外表明,华为已发动全面回归全球商场的通盘计划,国内商场先行,海外商场后发。在此之前,华为已上调2023年手机出货量方针至4000万部,相较于年头方针多出了1000万部,由此可见华为关于重回世界舞台已势在必得。
此外,小米、OPPO和vivo等智能手机厂商也在凶相毕露,在海外市动作一再,跟着荣耀的进攻与华为的回归,智能手机职业也将迎来一次大洗牌。
一、海外商场持续疲软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国内商场占有着肯定的优势。现在,除了苹果以外,其他国外智能手机品牌很难与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相抗衡。依据商场查询组织Canalys的相关计算,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在国内商场的占有率现已到达80%以上。但占有肯定优势的另一面,也意味着国内商场正面对日益饱满的窘境。
世界数据公司IDC的手机季度盯梢陈述显现,2023年第二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商场出货量约6570万台,同比下降2.1%;2023年上半年出货量约1.3亿台,同比下降7.4%。值得注意的是,整个6·18年中大促期间,在智能手机厂商与电商渠道两层优惠补助且力度较大的状况下,智能手机出售同比下降起伏仍逾越5%。在这种状况下,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只能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商场。
不过,国内商场精神萎顿,海外商场的状况也不甚达观。
依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研讨,继榜首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产值同比削减近20%后,第二季产值持续阑珊约6.6%,仅2.7亿部。算计2023上半年智能手机产值为5.2亿支,比照2022年同期阑珊13.3%,无论是单个季度或是上半年算计,均创下十年新低纪录。
详细而言,各个细分商场均创下前史新低。Counterpoint Research商场监测服务的陈述显现,2023年第二季度,欧洲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2%,创下2012年榜首季度以来季度出货量最低水平,西欧本季度的出货量同比下降14%,而东欧在经济遭受重创的状况下,将同比降幅控制在8%。
图源:Canalys
东南亚商场的状况也一言难尽,Canalys陈述指出,2023年第二季度,受制于晦气的微观经济环境,东南亚智能手机商场出货量同比跌落15%至2090万部,创下自2014年以来的新低。
与此一起,IDC发布的陈述显现,下调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期,预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5亿部,同比下降4.7%,创下十年以来新低,低于此前猜测的3.2%降幅。
全体来看,不仅是国内商场,海外商场相同处于低谷,状况未见好转。
全球智能手机职业出货量疲软的原因多种多样,首要,智能手机职业现已进入饱满阶段,顾客关于新机型的需求不再像曩昔那样弱小;其次,全球芯片缺少问题也对智能手机出产和供应链造成了严峻影响,导致部分智能手机厂商无法满意商场需求。此外,全球经济的不安稳等要素也在必定程度上削弱了顾客的购买力和决心。
在这种布景下,荣耀、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争夺海外商场比例,将不得不加大立异力度,供给更具招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以招引顾客的重视和购买志愿。未来,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海外商场的竞赛将持续加重。
二、印度商场寸步难行
全球智能手机商场堕入颓势,而印度却成为各大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竞相争夺的商场,就连苹果也正在加大相关投入。
印度作为全球新晋的最大人口国家,其商场前景关于任何一个智能厂商而言都是巨大的商机,现在,印度正处于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爬坡阶段,是仅次于我国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商场,仅小米、OPPO、vivo、realme四家智能手机厂商就占有印度商场比例六成以上,而国产智能手机厂商近三年安稳占有印度商场七成以上比例。
现在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已难舍印度商场,特别是在全球智能手机商场正处于低谷的当下,不过,布局印度商场并不简单。
自2021年12月以来,小米、OPPO、vivo、华为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先后遭受印度政府不同部分的税务查询,并被指出存在多重税务问题。
2023年6月,印度执法局发布正式文件,指控小米涉嫌违背印度《外汇管理法》,向小米印度分公司及花旗等三家银行发出了正式告诉。依据该指控,印度此前现已扣押了小米约合4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或许被没收,除了扣押资金外,印度还要求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把印度商场的中心高管换成印度籍人士,一起还要协助扶持印度本乡手机供货商和经销商。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商场一向是小米海外商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米于2014年正式进军印度商场,并在2017年成为印度榜首大智能手机品牌。Canalys陈述显现,2022年小米依然领跑,以20%的占有率在印度智能手机商场排名榜首。
相同遭到印度政府查询的还有OPPO和vivo。2022年7月,印度执法局在全国44个地址突击搜寻vivo及其相关公司,宣称要查询其是否从事洗钱活动,随后冻住119个与vivo印度事务相关的银行账户作为涉嫌洗钱查询的一部分,据悉,这些账户共持有46.5亿卢比(约合3.9亿元人民币)。同一时刻,印度税收情报总局发布公告称,对OPPO印度分公司进行了查询,发现OPPO逃税约438.9亿卢比(约合37亿元人民币)。
2022年8月,印度税收情报总局又发布公告称,经过对vivo印度公司工厂的搜寻,发现其在进口某些用于制作手机的产品时,作虚伪申报以取得免税优惠,算计221.7亿卢比,vivo印度公司现已自愿补缴6亿卢比关税差额。
小米、OPPO、vivo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商场遭受冲击后,荣耀便撤出了印度商场,现在荣耀在印度一向经过分销商的方法开展事务。
尽管印度商场潜力巨大,但关于国产智能手机厂商而言,不安稳要素极多,在这样的商场环境下,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印度商场可谓寸步难行。
三、折叠屏能否弯道超车?
2022年,折叠屏手机迎来了高光时刻。IDC的盯梢陈述数据显现,2022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挨近330万台,同比添加118%,增速高于预期,并且在我国智能机商场上的占比已从2021年的0.5%上升至1.2%。
在下行态势持续了数年的智能手机商场上,折叠屏手机现已艰难地杀出了一条血路,依据智咨询最新的查询数据,2025年折叠屏手机出货有望打破7000万台。现在,一切干流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均已推出折叠屏手机。
尽管折叠屏手机被给予了期望,但折叠手机商场依然较小,暂时难以成为职业亮点。2021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710万部,我国商场出货量约150万部,对应着当年13.5亿的全球总出货量,折叠屏手机在全球商场和我国商场所占的比例别离只要0.5%和0.4%,2022年折叠屏手机销量尽管大幅添加,但Counterpoint猜测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商场将同比添加52%至2270万部,依然仅仅很小的一部分。
折叠屏手机坚持快速添加的趋势,但其商场规模依然有限,难以推进智能手机商场的全体复苏。折叠屏手机的遍及和开展仍需求时刻,关于国产智能手机厂商而言,产品侧的技能提高和软件开发晋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从全球商场视点来看,三星依然是名副其实的霸主。
依据Canalys计算的数据,折叠屏手机在2022年的全球出货量高达1420万部,仅三星一家就吃掉了80.9%的商场比例,以1150万部的出货量成为全球仅有一家折叠屏手机销量破千万的智能手机厂商,其间三星Galaxy Z Flip 4更是以47%商场比例成为全球最热销折叠屏机型。而华为、OPPO、vivo、小米则跟从这以后,出货量均缺乏200万部。
2023年榜首季度,Counterpoint发布的陈述显现,全球折叠屏手机销量大涨64%,三星再次以158万部的出货量赢得63%商场比例成为榜首,持续领跑。
归纳而言,各大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纷繁发力的折叠屏手机,好像很难将其从隆冬中解救出来,三星在东南亚及欧洲商场,尤其是西欧商场有非常巩固的用户根底以及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难以比较的品牌知名度,其建立起来的竞赛壁垒在短时刻内仍旧难以被逾越。
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短期内无法经过折叠屏手机敲开海外商场的大门,直接原因大致指向了两个方面:一是荣米OV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长时刻共用同一供应链的芯片和屏幕,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峻,相较于具有自研芯片和体系的苹果,前者的高端旗舰机型很难有说服力;二是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中心研制才能严峻缺失,罕见实质性打破,现阶段仍在会集自研印象等小芯片,至今没有布局主芯片的自研。
现阶段,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依然停留在以量制胜的阶段,高端商场比例缺乏,品牌声量弱小,或许只要不断打破技能和品牌的限制,才是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在海外商场安身的要害。
本文源自:iDoNews